成都市政府圍繞數字經濟戰略部署,從政策引導、資金扶持、技術創新、場景拓展等多維度構建支持體系,推動建站行業向智能化、生態化方向發展。以下是具體措施及實施成效:
-
20 億元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資金
市級財政設立專項獎補資金,對成效顯著的產業園區給予最高 1 億元獎勵,并對園區內 AI 建站工具研發投入強度達 20% 以上的企業提供最高 1000 萬元補助。例如,騰訊云 AI 建站系統通過政策支持實現規?;瘧?,將中小企業官網搭建周期從 15 天壓縮至 4 小時,成本降低 68%。
-
新型基建與智慧城市項目傾斜
在 "智慧香城" 等總投資超 3 億元的新型基礎設施項目中,優先采購本地建站企業技術方案。某中標企業采用 "區塊鏈存證 + AI 輿情分析" 技術,為新都區政府網站打造數據溯源系統,上鏈數據量突破 50 萬條,安全事件發生率下降 89%。政府還鼓勵變電站建設采用 "先土建、后電氣" 模式,為建站企業預留數字化接口開發空間。
-
院士(專家)創新工作站資助
對建站單位與院士團隊合作的項目給予 25 萬元一次性資助,推動 "多模態智能建站平臺" 等技術研發。四川大學與本地企業聯合研發的平臺實現 "自然語言需求描述 - 3D 可視化預覽 - 自適應代碼生成" 全流程智能化,在文創園區示范應用中提升開發效率 3 倍。
-
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補貼
針對建站行業服務的制造業企業,政府對數字化改造項目給予最高 100 萬元補助,對認定為市級數字化車間、智能工廠的企業分別獎勵 30 萬元、50 萬元。某餐飲智能建站系統已服務超 200 家本地企業,幫助 "大龍燚火鍋" 線上訂單月均增長 42%。
-
十大新型消費平臺建設
《成都市培育發展新型消費平臺工作方案(2024—2025 年)》明確要求推動 AI、VR 技術與消費場景融合,催生垂直化建站服務。本地企業夢信源科技開發的 "餐飲行業智能建站系統" 內置 12 個消費場景模塊,助力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。
-
算力與智能網聯場景開放
鼓勵國家超算成都中心等算力設施接入 "中國算力網",為建站企業提供低成本算力支持。同時,分級推進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場景建設,吸引建站企業參與車聯網平臺開發,構建 "技術研發 - 場景落地 - 生態反哺" 循環。
-
天府軟件園全周期扶持
為建站初創企業提供最長 1 年免費辦公場地,協助申請最高 500 萬元創業啟動資助,并設立 10 億元數字經濟產業投資基金。"圖匠科技" 依托園區政策,將 AI 圖像生成技術與川劇元素結合,開發非遺特色視覺組件庫,被 20 余個文旅項目采用。
-
人才專項政策
對建站行業高端人才給予 "金熊貓計劃" 支持,提供人才公寓、子女入學等便利。高新區對建站企業研發人員給予社保補貼,單個企業年補貼額最高達 200 萬元。
-
反不正當競爭專項治理
2025 年實施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二審稿,明確禁止平臺強制商家低價銷售、濫用數據等行為,為建站行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。同時,五大頭部平臺簽署《網絡交易合規經營自律公約》,規范行業秩序。
-
數據要素市場化試點
推動出臺《成都市數據條例》,探索數據資產入表和交易機制。建站企業可通過參與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項目,獲取政務、交通等領域數據資源,開發城市級數字基建解決方案。
這些政策形成 "資金補貼 - 技術攻關 - 場景落地 - 生態反哺" 的完整鏈條,使成都在建站工具市場占有率達 34%,AI 個性化建站方案創新案例數量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前三。未來隨著 "東數西算" 工程推進和智慧城市建設深化,成都建站行業將進一步向數字生態構建者角色躍遷。